Menu Home

中国城市反思

编者按:我国城市过往几十年“规模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也导致了汽车依赖、空气严重污染、城市公共健康岌岌可危等问题。本期《城市科学文摘》介绍近期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的反思中国城市的文章。原文作者通过广州“六运小区”与周边环境的对比,认为它可以作为中国城市进行再审视时的发展参考。“六运小区”式的城市重构,配之以BRT等公共交通,同时复兴自行车系统,可作为我国目前城市化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作者还提及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认为这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文献来源:Dennis Normile. (2016). China Rethinks Cities. Science, 352(6288), 916-918.

中国过去几十年经历了“规模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导致了汽车依赖、空气严重污染的不可持续式发展,形成了久坐为主导的非健康生活方式。作者通过广州“六运小区”与周边环境的对比,认为它是中国城市进行再审视时的发展参考:“六运小区离市中心约5公里,小尺度的街道禁止了小汽车、开放了步行道和花栏后,如今已是绿意盎然。精品小橱窗,咖啡馆,以及零售店聚簇在中等尺度的公寓大楼一层。即使小雨纷纷,街道上依然活跃着逛街者,老年人,和年轻的夫妻。小商店、学校、餐馆信步可达,许多居民就在附近工作。六运小区不只与周边的城市环境形成强烈反差,也与城市边缘的新式住宅区迥然不同:在那里,人们生活在超大街区内,与工作和便利设施隔绝,最终只能依赖开车出行。”

作者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尤其赞同“加强紧凑城市建设,包括加密路网,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建设,倡导公共交通,进行混合用地开发,以及配置更多的绿色空间”。这个转变将以进化而非革命的方式,逐渐使得城市向“六运小区”模式转化。

作者还对中国城市形态成因进行了评述,提及当年的向苏维埃城市学习、后来的向美国城市学习、以及城市扩张中的土地政策,都是导致现在的宽马路、超级街区、和门禁社区的主要原因。汽车导向的超级街区的蔓延“迅速导致了(交通)拥堵,于是政府规划建设了更多更宽的街道以解决拥堵”。“高耸住宅塔楼和居住主题公园式门禁社区,与公共交通线路和其它服务设施渐行渐远。” 现在的中国城市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其城市公共健康也已岌岌可危:“大城市居民的慢性代谢性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是乡村的两倍之多”。

作者非常推崇“六运小区”式的城市重构,认为配之以BRT等公共交通,同时复兴自行车系统,以六运小区为榜样的城市重构可作为目前城市化问题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作者也充分认识到“重塑中国城市并非易事。”打开门禁社区的提议,已经遭到了居民的强烈反对,他们尤其担心可能伴随的拥堵和隐私问题。打开门禁社区的目的不应放在解决拥堵上,否则将事与愿违;而应该放在提高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使用上,才能真正重塑城市结构。当然,改变已经养成的依赖汽车的生活方式将阻力重重,但作者仍然持乐观态度,认为中国城市化正走上一条正确道路。

欢迎关注《城市科学文摘》获取最新文章和资讯。
二维码

分享到
Sina WeiboQzoneRenrenFacebookLinkedInEmail

Categories: 文章 洞见

Tagged as:

孙贵博

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现为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建成环境研究。他正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城市轨道交通对低碳出行影响的城市“自然实验”,尝试为我国现行的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实证依据。